【蛋黃果】屬山欖科熱帶常綠果樹,果實成熟時,果皮橙黃色、光滑,果肉為橘黃色,肉質柔軟缺
少水分,乾鬆似煮熟的蛋黃,因而稱之為「蛋黃果」,英名為「egg-fruit」;果實頂部尖長,外形似
桃子,故別名為「仙桃」。
品種有長型果及心臟型果兩類,長型果種子通常只有1粒;心臟型果果實短,種子常有2粒以上。
台灣中南部及東部有零星栽培,嘉義縣市為主要的產區。
別名:仙桃
花:花於5-6月間開放,花期甚長。
葉:葉互生,螺旋狀排列,長橢圓形、披針形或長倒卵形,兩 面均有光澤。
莖: 樹高5-9公尺,樹冠圓錐形,中型枝幹樹皮灰白略平滑,老幹有不規則深裂紋。
原產地:原產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古巴,本省於1929年由菲律賓引種,試種於嘉義農試所。
蛋黃果營養成分豐富,仙桃營養價值非常高,有豐富的維他命A、C、E還有鈣、鎂、鐵質,
可消暑解熱、潤肺通腸但是因熱量高糖分高不可多食應,適可而止 。 含糖29.1%~30.5%,
澱粉5.6%~8.1%,粗脂肪1%~1.4%,每100 g果肉含維生素C 24.3 mg。
每年5~6月間開花,果實約在12月間開始成熟,未熟果呈深綠色,隨後轉綠、淺綠、黃綠
至橘黃。果實採收約8熟,方便運輸,經貯藏9~15日追熟後可食用,
若用[電石】或【食鹽】沾果蒂處理,約經2~3日即可迅速軟熟。
成熟度之判斷
夏季七分熟(70%轉黃),春秋季九分熟,冬季須果實全轉黃才可採收。
果皮開始轉綠、淺綠、黃綠,最後呈橙黃表示已成熟,果皮愈橙黃且輕壓已軟化,則表示愈成熟。
蛋黃果在台灣不算是多產的水果,市場上不常見販售,選購時以果實大、飽滿、果皮橙黃、
果肉柔軟,富香氣者為佳。
冬天氣溫低成熟的時間較夏天長,這顆經過3天蒂頭沾鹽催熟,果皮已開始裂縫,表示可食用囉!!
肉質柔軟缺少水分,乾鬆似煮熟的蛋黃。它有一份特殊的果香有甜味.
但~~這特殊的果香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喔!!
購買硬果時,先放在室溫下幾天,不可馬上擺放於冰箱。
當果實軟化後再食用或冷藏在冰箱後食用。
心臟型果果實短,種子常有2粒以上,這顆蛋黃果裡有三顆種子。
以前曾將種子種於花盆,後來種子發芽長成仙桃幼苗喔,可惜花盆、陽台無法讓它快速成長與
供應足夠的陽光,所以,將約50公分高的仙桃樹送給朋友,種在她家的菜園裡,兩三年了不知道它
是否依然健在呢?
果實大多鮮食用,除此之外,亦可將成熟果肉加蜂蜜及開水,用果汁機攪拌成果汁,
在炎炎的夏天裏,冰涼食用,或將成熟果肉加鮮奶、冰塊用果汁機攪拌成冰沙,可消暑解熱,
甘涼潤肺,散結通腸等功效。但注意攪拌時間不宜過長,否則易變成灰褐色。
小時候住鄉下,左右親戚大都是以種植樹苗、果苗為經濟來源。
仙桃也是其中一,記得當時隔壁阿伯拿了很多成熟的仙桃給我們吃,
但~~最後須把種子還給他, 因為~主要就是種子栽種啦!! 從那時候我就愛上仙桃、
喜歡它那特殊的果香以及如蛋黃般的綿密 果肉。
我的好朋友娘家住南投國姓鄉,只要是仙桃產季剛好又回去,總會去隔壁二嬸家摘一些
回來讓我解解饞。 這次過年她回娘家去二嬸、大舅媽家摘了滿滿一紙箱的仙桃給我。
以前我常去國姓她娘家,跟所有親戚都熟,他們知道我愛吃仙桃,
所以,每年都有好多仙桃可 吃ㄛ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