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錐麓古道」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腹間,是合歡古道主線保留最完整的路段,於1915年完工,「錐麓」意即三角錐山山麓之意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,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。
08:50燕子口下車 ↓
1914年,日人因太魯閣戰役闢建了由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,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。戰役後,日人為加強治理太魯閣族,逐整修為理番道路。1933年,為發展觀光將部份道路修築為「合歡聯絡道路」,1935年改名為「合歡越」,全長約70公里,步行至少約需4天,是當時台灣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。
錐麓吊橋是屬於【垂懸式】吊橋,全台只有兩座,另一座位於竹山的天梯。 ↓
錐麓古道共有吊橋3座,分別為巴達崗一號吊橋(已毀損)、巴達崗二號吊橋及燕子口的錐麓吊橋(2006年完工)。下圖為已毀損的巴達崗一號吊橋 ↓
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之後,有鑒於錐麓古道深具歷史意義,因此劃設為史蹟保存區以保護。為讓中外人士可以領略錐麓古道獨特的自然、人文之美,經多年竹規劃及整修,現以承載量方式管理,對外開放申請進入平日48人、假日72人,從燕子口至慈母橋全程約10.3km,步行單程約需7小時。
錐麓古道因風災山崩部分道路中斷,所以~只能從燕子口上去,到錐麓駐在所原路折返,往返共11.2公里。
此地已劃設為保護區,進入者須辦理入園申請(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及入山申請(內政部警政署),平日限制人數48人,假日則為72人。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6點到下午6點,不得於內紮營或過夜,申請者須於10點之前進入。
錐麓吊橋橫跨立霧溪與中橫公路相連。
08:52. ↓
08:56.今天特地邀請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的王大哥當解說員。 ↓
古道一開始即為木樁的上坡 ↓
有幾個路段屬於之字型的陡坡 ↓
9:25.到達巴達崗部落遺址.
巴達崗太魯閣族語為「麻竹」,亦有突擊戰地之意,百年之前有四戶32人居住於此。日據時期設置招待所、俱樂部泊所,供作休憩處所,亦設有衛生所、番童教育所及警官駐在所,地上分三層台地。 ↓
現今只剩警官駐在所水泥基地與水泥柱等遺跡。 ↓
太管處非常用心每隔一小段路即有路標,讓登山客明瞭目前的所在位子. ↓
9:42.到達巴達崗二號吊橋. ↓
到目前為止都是上坡路段 ↓
9:56. ↓
10:05.在此休息等待其他腳程較慢的隊友,王大哥沿路解說這裡的生態、歷史與過往. ↓
10:13.到此已走了2.1公里 ↓
一路上的上坡與走在林子裡,終於視野開闊了 ↓
10:30.王大哥在步道旁撿到幾隻竹雞的羽毛,一路上還可看到台灣獼猴的排遺. ↓
10:36.約2.3公里到達第一個小山洞. ↓
10:38.錐麓古道編號1號鐵橋. ↓
兩位大哥體驗古道原始非常窄小的路徑,就在鐵橋旁. ↓
10:41.離開樹林,正式走入錐麓古道最精華最令人讚嘆的路段了. ↓
錐麓斷崖全長約500公尺....
錐麓古道是一條原住民用生命所換來的古道,據史料記載,當年日人原從日本內地調來了工程人員準備進行開鑿,但工程人員至現場親看之後,驚訝的紛紛求去,最後只剩一人。最後只有強迫太魯閣族人,將身體用繩索捆綁於腰際,自山頂垂直降落,先在峭壁上鑿洞埋設炸藥,再挖出人可以站立的空間之後,然後慢慢地挖出這條舉世聞名的『錐麓古道』。
錐麓斷崖有些路段山壁設有安全繩索,小心走著步步為營安全是無虞的 ↓
這裡均為大理石岩,開鑿難度之高之艱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,但也因大理石岩堅硬不易風化之特性,才能將這條雄偉壯麗的錐麓古道保持完好至今。
下方蜿蜒的中橫公路離錐簏斷崖約有六百五十公尺高度 ↓
前人的蓽路藍縷艱辛開鑿此古道,成就了現今的我們能更貼近大自然的捷徑.
站在古道上回想當時原住民開鑿的那段生命血淚史,俯望著美得令人屏息的錐麓古道,內心也感傷不已.....
10:53.到達第二個小山洞. ↓
腳下的橫貫公路....↓
有人說一生要來走一次錐簏古道
走過錐麓古道才知道太魯閣的美
也才知曉甚麼是古道之最.....(待續).
留言列表